王阳明和朱熹格物的区别
心学并不是唯心主义,王阳明认为是人赋予了宇宙万事万物才有意义,所以进入到人思维的才有意义,才是我们要去弄清楚的,他并不是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。
朱熹讲的格物,指的是对客观事物的分析、研究,把事物拆碎了、揉碎了,甚至是观察到其中的化学元素,达到极致,从中获得终极的知识,也就是天理。朱熹讲的“一草一木皆有理”,意思是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理,通过分析万事万物,把它们的道理都搞清楚,最后就一通百通了,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,就是每件事物里面都包含着天理的碎片,我们通过把这些碎片都搞清楚之后,把碎片拼在一起,就看到整个的天理了,朱熹格物倾向于科学思维。
王阳明讲的格物呢?“格者,正也”,格物是端正事物。“心之所发便是意,意之所在便是物”,与意念相关的才是物,所以格物也可以理解为:端正思想,端正认识。格的是这件事物在人内心当中的一个印象,然后把事物搞端正了。王阳明心学更偏向于哲学层面。
那么从中我们知道:第一,朱熹的格物范围大,王阳明的格物范围小;第二,朱熹格的是客观事物,王阳明格的是客观事物在人内心当中的印象。心学并不是唯心主义,王阳明认为是人赋予了宇宙万事万物才有意义,所以进入到人思维的才有意义,才是我们要去弄清楚的,他并不是否认客观事物的存在。第三,朱熹讲的格物,是格物穷理,在事物上探求道理,是用心在事物上求理,是把心和天理一分为二了,王阳明认为,心即理,要从心上去求理,心与天理合二为一。
本文 孟见(天浩)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mengjian.net.cn/post/wang-yang-ming-he-zh-1fr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