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善的六重境界
孟见(天浩)
阅读:55987
2024-04-18 19:55:30
评论:0
1、天人之战:比如遇到了善事做不做,比如见到要饭的要不要施舍?给和不给,两种声音就是天理和人欲在作战,等天理战胜了人欲,才会去施舍。
2、看对方情况判断:请求帮忙方态度不好,是否帮忙,比如别人问路,态度不好,是否帮忙?这时候,我们可以转念行为,帮助他是给我自己积累福报,不是为了他,或者认为他是逆行菩萨,是来度化我的。
3、心里是否有怨言:帮忙过后,别人没有说谢谢,你觉得对方不礼貌,怎么没感恩心,心里面有怨言了,真不应该帮他!孔子说:“求仁得仁,又何怨乎?”,我本身就是要帮助别人,这件事已经得到了,还有什么怨言呢。
4、结了一个善缘:看到了、听到了、碰到了被别人需要,力所能及,就去做善事,这是给自己结了一个善缘,在自己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,那些你曾经帮助过的人都会主动帮助你渡过难关。
5、行善之心真切:行善的心是真诚的,太迫切了,所以等不及主动要去找善事做,比如不畏艰辛的去艰苦的地区做慈善。
6、不着意的行善:这就是良知浮现了,本着良知的指引而行善,这需要前面几个步骤的修行才能达到,是一个经过艰难磨炼的过程,才能达到的境界。
本文 孟见(天浩)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mengjian.net.cn/post/xing-shan-de-liu-zho-qto.html
声明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发表评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