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万卷书不如名师指路
教授的思想,正符合《大学》上讲的六证,止、定、静、安、虑、得,因为他给自己确定了人生的方向,所以能够静下心来做学问,心安理得,然后能进行正确的思考,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,需要拿什么课题,发什么样的论文,所以因为他能有正确的思考,最后有所得,晋升为正教授
昨天遇到一位理工大学的教授,这位教授跟讲了他如何指导北大博士毕业的故事。
有一位北大学的读博士,原来是学管理学的,工科基础较差,他在读北京大学的过程中,无法完成博士毕业,再过一年就要被劝退了,想想同学、学弟、学妹们都毕业了,压力很大,就跟这位教授请教,教授开导他一直聊到了凌晨三点,然后教授指出,你一篇论文都没有,怎么能毕业,现在首要任务是要学会发论文,先去看那些别人发表的论文,哪怕很简单也要去看,从中找到别人论文的漏洞,在此基础上形成你的观点,写论文,不要想着原创性的论文,那太慢了,而是要站在别人论文的基础上。
这位博士恍然大悟,然后去践行,半年之内发表数篇论文,终于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,还找到了女朋友,非常开心的请教授吃饭。这就是孔子说的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”,“习”在儒家指的是实践,学习了能在实践中应用到,并且有效果,难道不是件快乐的事情吗?
这位教授教学也非常严格,目标性非常明确,能做到因材施教,他指导研二的学生可以参加比赛,前提是不能是为了参加比赛而参加比赛,而是要跟自己的课题相关,因为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。去年学院总共四人获得国奖,他的学生就占了三名。
而且与他一起进入学校的总共有18位博士,只有他自己晋升为正教授,他讲述自己当时看教授职称的评级时,需要两个国家课题,需要发表多少论文,多少个发明专利,而自己当时什么也没有,大家都觉得这是无法达成的,但是他坚定目标一定要完成教授。经过不懈努力,终于在2017年拿到了正教授的职称,其他的人最多只升为副教授,都已经选择安于现状,他是规划了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动作。
教授的思想,正符合《大学》上讲的六证,止、定、静、安、虑、得,因为他给自己确定了人生的方向,所以能够静下心来做学问,心安理得,然后能进行正确的思考,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,需要拿什么课题,发什么样的论文,所以因为他能有正确的思考,最后有所得,晋升为正教授,他说现在手上已经有60多项发明型专利了。
他说自己没学过儒家,我笑着跟他讲,虽然您说自己没学过儒家,但是从您的行动中,我一定要说您是学过的,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啊。
扫一扫关注视频号:致良知学院,听取更多传统文化视频内容。
欢迎您跟我一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本文 孟见(天浩)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mengjian.net.cn/post/du-wan-juan-shu-bu-r-z4m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