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情绪应不应该发火?

孟见(天浩) 阅读:3961 2024-04-23 09:01:11 评论:0

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谓之和。

今天早上一位同门分享了他的关于妻子买豆浆机产生情绪的案例。他说跟妻子交待过,因为最近经济形势不好,所以家里不需要的尽量不买。结果今天早晨,发现厨房摆了一个全自动的新型豆浆机,心里就有不悦的情绪产生。自己家里本来不是有一个豆浆机吗,虽然是一种功能比较老旧的豆浆机,只可以打各种蔬菜、果汁,没有加热功能。

他说自己心里有了情绪,“中”在古代也通“衷”,指的人内心,内心有了不满的情绪,他就对妻子讲:“这是你买的吗?”  

妻子马上抵触说:“这是我的妈妈买的,说看我们的过得比较艰难,然后给我们买的豆浆机”,然后还把快递的箱子拿过来:“你看快递单子上还写着我妈的名字呢”。

同门内心就很惭愧,就不说话了,耐心的听着他的老婆的批评和教导。为什么?虽然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,没有用指责的话语,但是“这是你买的吗?”这句话带有了情绪,妻子感受到了这是一种批评的态度,引来了妻子的不满,所以情绪不是“发而皆中节谓之和”,导致关系不和谐。

这件事情引起我的反思:

第一,事情的真相,我们往往是不了解的,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事情的表象,但事情背后的原因,起心动念等等,我们没有看到,这是造成我们情绪来源的之一,所以我们看一件事情的时候,不要轻易下结论,要弄清楚,明辨之。

第二,情绪发生是源自于我的内心,这种情绪刚刚发生的时候,我们能不能觉察到?能不能捕捉到?这需要下觉察的功夫,能觉察到才能比较好的控制情绪,才能做到适当外放情绪,做到“发而皆中节”。

第三,情绪的外放,我们做得过的时候多,不及的时候少,所以情绪的管控,要以内敛为主,而不是随意外放,我们可以深入想一想,情绪外放之后,能不能解决你的问题?如果不能解决,反而后果更严重了,只能说明发火要达到什么目的是不清晰的,所以事情办不明白。

我们发火过度之后,要么是惭愧,要么是后悔。发现事情真相是自己理解错了,自己误解了,就会感觉很惭愧。如果因此造成不良后果,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,甚至惨剧,就会导致后悔和自责。

凡事多想一想,发怒之后,对自己造成的不良影响,后果是不是自己愿意承担的,是不是你能承担的?这才是《中庸》讲的“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,发而皆中节之谓和”意义之所在。

扫一扫关注视频号:致良知学院,听取更多传统文化视频内容。

欢迎您跟我一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
image.png



0b5d44a3874607be17cbd85f94179b04.jpeg

本文 孟见(天浩)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mengjian.net.cn/post/xi-nu-ai-le-zhi-wei--0ib.html
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关注我们

扫一扫关注我们,了解最新精彩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