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舜其大智”引发的思考
今天一位当老师的同门分享了一个故事,教研室的一位老教师,打电话给她,能感受到他的情绪很大,特别气愤,原因是秘书给他分的教室不对。他讲的是实践课,三份之一内容需要电脑,所以需要在实验室上课,而在开始分教室的时候,秘书说没有教室,等课程中期再分配。等到现在课程到中期了,电话给秘书却被告知,让我自己去网上查哪里有空闲的实验室!所以他非常气愤,说找不到实验教室,这课我就上不了了,交给你去找吧。
同门心理想,我去协调,也很难,现在怎么去找,估计只能找院长,所以一边接电话,一边思考怎么处理。她先稳定老教师的情绪,讲到确实现在年轻教师多,可能最开始秘书排课的时候,实验室真的不够了,存在这种可能性,不如你在下课期间,当面去一下秘书办公室,不要电话里面讲,你不会查,现场让他帮你查,这样教室问题就解决了。老教师听后,表示接受,课后就去找秘书。
其实是一件小事情,但是老教师受到情绪影响,如果走极端,罢课了,影响就大了,全院就都知道了,给自己也造成不良影响。
《中庸》中有一句话“舜其大知也与!舜好问而好察迩言,隐恶而扬善,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,其斯以为舜乎”,在遇到问题的时候,我们要“好问”,问问身边的人,“迩言”,寻求帮助,怎么处理妥当,这样不至于走的太偏激。我们为什么不问,很多时候是傲慢心的体现,所以“舜好问而好察迩言”也体现了一种谦逊的精神。这个沟通的过程,是孟子讲的“知言”,也体现了《大学》的“格物致知”,要善于问,善于察。
“隐恶而扬善”,讲的是要把恶的隐藏起来,发扬善良的,也就是提倡正能量,比如新闻报道刑事案件,只讲宣判结果,不能讲述犯罪的具体过程。《红楼梦》中的桥段“抄检大观园”,就是没做到隐恶,是把恶放大了,姑娘们都知道绯闻了,这也是不妥当的。古代有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写作技巧,所谓的“春秋笔法”,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,所以“孔子作《春秋》,而乱臣贼子惧” ,“隐恶而扬善”的过程体现了《大学》的“诚意正心”。
“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”,讲的是王阳明的心学理念“知行合一”,找到了中庸路线,这是一种大智慧,要坚定的在实践中去落实,这样才能有所收获,人生才能走向成功。
扫一扫关注视频号:致良知学院,听取更多传统文化视频内容。
欢迎您跟我一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
本文 孟见(天浩)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mengjian.net.cn/post/shun-qi-da-zhi-yin-f-oyz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